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

星空全站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

产品型号:产品中心
时间:2024-03-28 23:03:47 | 来源:星空全站APP 作者:星空体育全站app在线平台

产品详情

  随着新经济数字时代的到来,当下任何行业中单一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内部业务链条与组织架构的变革优化,企业无法置身供应链之外而存活,因此关联企业的共同进步乃至不同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市场格局已然从企业间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竞争。本年度供应链数字化报告,梳理了疫情后首年供应链数字化行业发展动态,从服务商与场景落地等角度更深入地分析行业发展实况。

  供应链是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完整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即是对供应链“三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管理,其数字化升级也即对“三流”的改造变革。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供应链数字化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三流”角度出发,并按照两个主要维度进行探究:① 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② 同一“流”上的价值延伸和不同“流”之间的交织互动。

  在本章节,我们首先通过对供应链“三流”的服务收入规模测算,来评估整体行业发展态势;在后续章节,我们将从企业、行业、服务商等层面,从上述两个维度深入探查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成果与趋势。

  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全国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应链作为产业经济循环大动脉,保证其运转通畅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前提与根本。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推进传统产业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和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如何有机协作,解决供应链“三流”堵点,提升运转效率?——是为企业与相关各界共同面对的新课题,供应链数字化再度被提升至国家产业高质发展战略高度。

  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3年,不同类型参与者进行供应链数字化服务的收入约为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1.0%,受宏观经济波动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行业增速较过去两年呈下降趋势。按照供应链“三流”服务进行拆分,其结构占比与增长性方面基本维持原有趋势,物流环节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仍然占据最重,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具备更强的增长性。

  随着我国经济在波动中恢复,稳定因素不断累积,物流需求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3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服务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速9.6%。从规模结构来看,工业物流需求占比最大,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中以航空制造、智能设备、新能源和半导体专用设备等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物流总额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成为行业需求增长新动能。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冷链运输、跨境运输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亦持续带动物流需求持续增长。

  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对供应链上游的改造和效率提升,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服务趋向进一步提质增效,与各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①精细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冷链物流、危化品运输、跨境运输及更多“小而专”的细分场景进一步深耕,以精细化物流方案服务个性化需求;②一体化:为客户提供完整供应链过程的一站式物流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和包装等环节,还涵盖供应链规划、配送网络优化、流程管理控制等多个方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③智能化:将数智技术与基础物流服务相融合,不断提高物流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履约准确度、库存效率、存货周转效率的提升,并降低物流成本。

  供应链数字化资金流服务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共同开展的,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业支付、线下收单等多种金融及支付服务。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3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资金流服务规模达到3454亿元,同比增速22.8%,不同场景的资金流服务均保持了较高水平增速。

  在供应链数字化改造进程中,企业对于资金流服务的刚需程度较高,资金流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①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构建供应链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供应链金融业务已成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为实体经济发挥着保通、稳链、纾困的支撑作用;②沉淀数据,使之成为企业新型生产要素:无论是针对线下小微商户的二维码支付服务,还是线上近/远C端行业的产业支付服务,通过海量支付数据的沉淀、积累与分析,能够将支付数据信息化、成为企业新型生产要素,实现产业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织沟通、重塑供应链价值。

  供应链数字化信息流服务包括了各类软件服务商为企业直接提供的采购、制造、流通、销售等全供应链链条或单点环节信息化改造相关的软件应用;也包括从交易环节入手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对提升交易双方供需匹配效率而提供服务。

  在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过程中,信息流往往是最不易被企业感知的,其改造优先级程度通常较为靠后。从数据层面来看,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3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信息流服务规模达到3214亿元,同比增速12.6%,整体增速相较于2021、2022年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在宏观经济尚不够稳定的现状下,企业对于信息流数字化改造意愿更倾向为抑制状态。从产业层面来看,首先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由于中小微企业聚集,O2O平台等信息流服务商占据商业模式主导地位,其发展也相对成熟,因此整体规模增速仍处在高位;但在更广阔的工业制造业领域,由于不同产业供应链结构差异极大、供应链参与者众多、供需结构复杂,因此对于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信息流改造往往需要“一题一议”,难度大且进程慢。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医药、高端制造等高速增长的工业制造业领域,其核心企业往往更具备业务增长的使命与业务价值调优的期望,因此在近年来爆发出对于信息化、数字化改造的强烈意愿。总体而言,供应链数字化信息流改造是“慢功夫”,各类信息流服务商需要不断累积自身行业know-how、打磨产品与服务,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趋势解读:“供应链外无企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克里斯多夫。企业无法脱离供应链单独存在,企业是供应链组成的基本单元。

  在供应链数字化趋势洞见这个话题下,我们首先从企业视角出发,去探查不同企业的发展之道。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企业分为大型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事实上,企业体量的差别不仅意味着企业自身面临的业务复杂程度、资源与能力水平不同,同时更代表着在供应链中所承担角色的差异。

  对于大型链主企业,不言自明,它们既肩负着自身业务增长的使命,同时也是其所处供应链乃至产业整体数字化改造的排头兵;而对于中小微企业,一种情况是它们处在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位置,另一种情况是它们本就属于中小企业聚集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面临着不同的课题,有些困难需要企业提升自身对于供应链的理解高度与深度,要从全局视角看待这一场业务的全面革新;而有些困境,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产业联盟、服务商共同助力攻克。

  越来越多的大型链主企业领导者认识到数字化供应链是企业竞争力提升、乃至带动整体产业链变革升级的未来。然而由于大型企业转型路径复杂、各类信息纷乱混杂,使很多企业领导者难以理出头绪并采取有效部署。数字化意愿与执行能力的相悖,原因的根本在于企业领导者未能构建供应链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甚至不清楚需要建立这样的先决意识条件。供应链数字化到底包含怎样的内容?企业目前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指向哪些环节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革?具体到关键流程和节点上又应该怎样落实?纵观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成功的大型链主企业案例,一项核心的优势在于较高的“供应链数字化意识”水平,以高水平“意识”指导行动,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根据德勤“供应链数字化意识指数( Digital Consciousness Index, DCI )”框架结构,按照成熟度可分为四个阶段,且包含领导力、创新技术、客户参与度、数字化人才及工作环境五大类别。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在五类数字化意识评估中,多数处于发展中阶段。企业在专业服务商的协助下建立“供应链数字化意识”框架,能够更精准全面地评估自身数字化思维及数字化进展程度,最终指导企业实施关键举措、完成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2发布)》,我国79%的中小企业仍在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12%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而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的中小企业仅占9%,2021年同比数据分别为89%、8%、3%。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在初期阶段。中小企业数字化之路道阻且长,究其原因,首先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通常处于供应链中的一环,承担供货、代工、分销等单一角色,相比大型企业,缺乏较强的数字化转型内生需求,其营收水平也不足以支撑完整的数字化改造;从外部因素来看,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处在第三次工业与工业4.0并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形态尚未成熟,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流通、物流市场,都处在高度分散、碎片化的状态,中小企业信息化尚未普及,距离数字化升级还有较远距离。

  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企业、产业联盟、数字化服务商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合力推动,以发挥中小企业业务聚焦、改造成本低、改造收益大的优势。例如针对链主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链主企业的数字化先行势必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流程匹配、信息系统对接,以产业核心力量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再如针对餐饮零售、跨境电商等中小企业聚集的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或是“三流”专项服务商,往往能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枢纽,惠及行业整体供应链疏通与效率提升。

  趋势解读:从行业视角来看,不同行业由于发展周期、产业结构、供应链组成差异极大,其供应链数字化的重点、难点、切入角度都各具特点,最佳解决方案则是综合所有差异与特点而最终水到渠成指向的结果。我们在本章节选取四个供应链数字化典型行业,从上述角度逐一进行分析、对比,以期对其他行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路径提供参考。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供应链数字化的魅力与价值即让不同行业焕发新的活力、甚至商业模式得到重塑与升阶。

  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拥有着最复杂、最典型的供应链组织结构。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774.25万辆,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产能大规模增长的背后,是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组织的考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是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整体供应链相对精简,但由于市场仍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供应链协同效率要求更高,以实现更准确预估并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②由于涉及汽车、能源、信息、交通、运输、服务等多业协同,因为无论对于技术的革新、还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都需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组织不断优化与提升、并建立更紧密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以期实现“车能路云”产业融合生态加速建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数字化变革,需要从链主企业入手,以数智技术全面赋能计划、采购、验收、仓储、制造组装、配送、后服务市场等全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对称与协同。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传统周期类行业中的中游加工业,其上游为铁矿石、焦炭等资源类行业,下游则涉及地产、基建、机械、汽车、船舶、能源等众多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就行业供应链特点来看,①产业布局不平衡,具有“北材南运”供需结构,且钢铁下游需求波动性较强,受内外部宏观环境影响较大,整体对于供应链的韧性与响应速度有较高要求;②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数据显示,2023年钢铁产业CR10不足45%。较分散的产业结构适合于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整体信息化赋能,重点提升拉通产业上下游间供需信息透明度及匹配效率。在此背景。


星空全站 上一篇:湖北“以樱为媒”开展经贸洽谈 外企加码助推打造内陆 下一篇:甄云助力工业自动化领军企业信捷电气数字化采购平台成
分享到:
快捷导航: 星空全站 星空全站APP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案例中心 星空体育全站app在线平台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6 星空全站APP在线平台(中国)注册登录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星空体育全站app在线平台
电话:0731-85133451/22201682地址:湖南长沙雨花区长沙国际研创中心A3栋